精選文章

亂世重塑《我們最快樂》

亂世重塑《我們最快樂》

《我們最快樂》原意於 2020 年藝術節首演,但疫情瞬間爆發,當時已完成排練的創作最終被迫取消。2022 年首演的《我們最快樂》,是全新排練及設計的新版本。 「呢個故仔在當下做有乜意思?最大意義是:裏面好多成人情節、世俗眼光不道德的層面,無論是性、欺騙與欺凌,若在和諧與潔淨的社會是不容呈現的,而香港依然可以上演,就是一件事。」——編劇莊梅岩...

從蕭紅到西西 —— 舞出《兩生花》

從蕭紅到西西 —— 舞出《兩生花》

從古至今,「女性」都是藝術創作的靈感泉源。分別於 2013 年和 2021 年香港藝術節上演的室內歌劇《蕭紅》和《兩個女子》就是絕佳例子,兩齣歌劇分別演繹身處不同時代、際遇迥異,卻又同樣在愛情與命運之中徘徊掙扎的三位女性的故事。來到第 50 屆藝術節,這三位女性將於舞台上以舞蹈歌劇的形式「重遇」。...

書寫新生命 — 《兩個女子》及《後話西遊》

書寫新生命 — 《兩個女子》及《後話西遊》

當文學重現在表演藝術中,藝術家會有不同的解讀和表達,而作品的意義亦會因時代而有所改變。2020年疫情來襲,《兩個女子》及《後話西遊》延期至第49屆藝術節上演,創作人和導演意外地有更多時間審視作品,並與《閱藝》分享至今的創作感受。...

醞釀戲劇新語言

醞釀戲劇新語言

面對一種前所未聞的病毒如野火般蔓延全球,劇場唯有迅速適應新現實,開拓新的形式和製作手法。這些層出不窮的新視野和情感也令戲劇語言更為豐富。第49屆香港藝術節為觀眾帶來兩部海外戲劇作品――《盲流感》和《無晴情天氣報告》,其演出模式及主題尤為契合當下的社會狀況。身處劇院的觀眾將隨着劇情開展一段心靈之旅,分別進入一個被神秘疾病困擾的國度,以及關於氣候的迷人世界,見證它對人類的影響。...

《世界戲劇日,帶戲去世界》

《世界戲劇日,帶戲去世界》

世界戲劇,受到世界的重創,已經一年了。這一年裡,演出取消,演員轉行。線上戲劇《鼠疫》的頭一個困難,就是找演員——因為,我們需要身在6個國家的演員。...

Latest Articles

Share to
我們時代的疫症——看《鼠疫》的當代意義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兩年,卡繆在法國出版他的第二本小說《鼠疫》,描述一個叫奧蘭的阿爾及利亞城市遭受鼠疫侵襲。小說呈現人在面對恐懼與死亡時的抉擇,以及強烈的生存意志,引起戰後讀者的共鳴。...

厚積薄發 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十周年

成熟的藝術作品,都必須經歷這樣的醞釀過程:長時間吸收及積累養分,然後慢慢從容地展現成果,厚積薄發。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CDS)從2012年第40屆香港藝術節首辦,將於2021年邁向第十屆。十年時間,平台自身自然也經歷了一個積發收放的進程,也為香港當代舞壇及其生態掀起了一陣波瀾。藉着踏入第十個年頭這個機會,值得我們好好審視在過去多年的磨練中,平台寫下了哪些關鍵字?...

傳承與跨越──再登舞台之粵劇《挪亞方舟》

「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創世紀第六章5-8節 正是以上一段舊約聖經的經文,觸動粵劇紅伶文千歲的心靈,促使他在十多年前,寫成《挪亞方舟》這套粵劇作品。...

重建《挪亞方舟》

2010年,大老倌文千歲及梁少芯以《挪亞方舟》一劇告別香港戲迷,其後移居美國。《挪亞方舟》是文千歲自編自演的作品,以聖經裏挪亞建造方舟渡過大洪水的故事為藍本,對於大多取材自中國歷史及民間故事的粵劇而言,無疑是破格之舉。...

調和藝術與生命:馬修.伯恩及《紅舞鞋》

新冠病毒疫情令不少現場表演被迫取消,但同時也令電影在連繫舞蹈與觀者,以及開拓世界各地的潛在觀眾方面,擔當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