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 尹莫違

Share to
二十世紀最佳歌劇?——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故事裏,公主亞莉安妮被她最愛的人棄於荒島上,頓時生無可戀,一心求死。年輕的戴歐尼修斯(Dionysus;劇中以其古羅馬名字巴庫斯(Bacchus)稱之,今人多認識他的酒神身分)恰巧也來到此島,對這女子一見傾心,愛情的力量使他終於完全成了神,然後他倆一同升天。編劇荷夫曼斯塔於1911年中寫信給作曲家,談及另一個有點晦澀的奇蹟:「她以為他是死神,便把自己交給他。他同時是死亡與生命。他讓她看見她自身本性之深邃,將她變作神通仙女,把可憐的小小亞莉安妮轉化,使來世出現於這世上,為我們保存了她,同時轉化了她。」 ...

戲中戲中戲——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李察.史特勞斯乃德國浪漫派後期代表人物,他的大型作品如歌劇,氣勢非凡,動輒用上百人管弦樂團。然而,《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動用的樂團,總共卻只有三十幾人。此關乎這部歌劇創作的緣起,而這作品的由來,亦解釋了其「戲中戲中戲」的奇特設計。 ...

「惡搞」經典——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是屆香港藝術節的重頭戲,要數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從慕尼黑帶來的製作:生於該市的作曲家李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916年的《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Ariadne auf Naxos)。這次將會是此歌劇的本港首演,不得不談,而談此歌劇,則不得不先解其題。 ...

西斯汀小聖堂的音樂傳奇

梵蒂岡的西斯汀小聖堂(Sistine Chapel)為教皇辦事的場所之一,不少人知道那甚至是教皇選舉之處;更多人則視之為視覺藝術殿堂,因為它裏頭的壁畫舉世聞名,尤其是米高安哲羅以《創世紀》為題材的拱頂畫,以及其《最後審判》祭壇畫。那麽這小堂的音樂藝術呢?小堂建立至今五百多年以來,負責音樂的都是一支無伴奏全男聲合唱團,該團常駐該堂,間或隨教皇到別的教堂進行儀式,堪稱其御用合唱團。到了上世紀,西斯汀小聖堂合唱團開始周遊列國巡迴表演;樂迷也許記得它曾於二零一四年到臨香港獻藝罷?...

告別名琴

意大利克雷莫納四重奏在本港演出完畢,便要到東京去——不是繼續表演之旅,而是把全套四個史特拉第華里所製、曾屬帕格尼尼的名琴還給日本音樂財團。「我捨不得啊。相比起它剛剛到來的時候,我現在更喜歡它了。」Cristiano 所指的當然就是那小提琴。Simone 的感想也許同樣充滿幽情,但是他的表達可簡單得多:「就像擁有不同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