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故事——透視傳統戲曲價值

Share to

自古以來,「忠、孝、節、義」是備受推崇的中國傳統美德,但時至今日,這些觀念彷彿比以前薄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愈見疏離。2022 年香港藝術節將為觀眾帶來一個以孝經故事為藍本的粵劇系列,作為編劇及監製的周嘉儀(Annie)將如何從中展現粵劇特色?故事中的傳統觀念與現代社會的連結又是甚麼?在「後疫情時代」,孝經故事或許會給現代人帶來不一樣的啟發。

《廿四孝》故事改編粵劇

Annie 名副其實是個戲迷,除了一般粵劇節目,她也留意不少兒童粵劇的演出,但發現主流劇目如《帝女花》等都不適合兒童擔演。就在她一次為兒童粵劇培訓工作坊編寫劇本時,忽然想到可以將孝經故事作為題材。「孝經故事可以引起大人、小朋友的共鳴。」不過,傳統《廿四孝》的故事過於單調,所以她轉而考慮現時由《新編三十六孝》改編而成的《王祥臥冰求鯉》、《雲英繼父守城》及《緹縈陳情救父》。「這些故事本身比較有『戲味』,鋪排劇情時相對容易,再加入各式的排場和行當,增加戲劇張力。」

這一系列的創作由兒童粵劇起始,當時已得粵劇名伶阮兆輝(輝哥)的幫助,就劇本給予意見,並指導演員排練和演出。來到2022 年,故事的編排和演出形式將有所不同,「這次我們因應演出場地的空間大小,參考了『小劇場』形式,採用『一桌兩椅』的舞台設計,同時減少群眾演員,讓大家聚焦於故事和主要演員身上。」為了令劇情更加完整緊湊,這次演出的演員之一歐劍麟將劇本加以整理,他和Annie 更會因應演員的專長量身度戲,並以傳統粵劇的規格模式為基本,確保演員有充份的發揮空間。

延續戲曲傳統

過往的傳統戲曲已有一套固定的演出程式,對新秀演員來說,發揮空間確實有限。這次Annie 再次邀請輝哥擔任藝術顧問,他每次的參與對Annie 而言都是一大鼓舞。「輝哥由我們製作兒童粵劇之時已經非常支持,他覺得三齣劇目既可展現粵劇各方面的特色如不同行當、文場武戲,演員也可以發揮所長,不論是之前的兒童演員,還是這次的新秀演員,都能夠展示所學並從中有所領會。」為此,Annie 沒有規限演員的唱腔和演戲模式,反而要求他們自行詮釋劇本,自由演繹故事。「排練時輝哥會加以指導和提點,如此一來,演員既可從前輩〔輝哥〕身上學習,也可發展出個人風格。」這個排練方式一方面可以保留粵劇傳統,另一方面也可以達致薪火相傳的效果。

此外,Annie 期望藉由這次演出,讓觀眾反思《孝經》裏的傳統觀念在當代的意義,以及重新審視現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戲曲有『高台教化』的作用,透過戲台上的表演,有助宣揚故事中的觀念和教誨。加上現時的社會氣氛比較負面,人際關係又薄弱,所以我們想通過這次節目,在啟發大家之餘,亦能帶來正能量。」將孝經故事重新改編,不僅讓觀眾溫故知新,還能加深大眾對粵劇的認識。「忠孝節義、唱唸做打、生旦淨丑」,Annie 以十二字簡潔有力地總結出這次演出的藝術意義。三套短篇行當齊全,文戲武場俱備,為觀眾和演員帶來全面的粵劇體驗。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