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一人之境」葛哈爾:一個入坑者的自白(下)

「一人之境」葛哈爾:一個入坑者的自白(下)

較為熟悉舊唱片的朋友,可能一說到藝術歌曲就想起費沙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葛哈爾現時的聲譽,在歐洲不會有人懷疑他是不是我們世代的費沙迪斯考,而是是不是比費沙迪斯考去得更高。 葛哈爾生於1969年,現年55歲,請你記住這個年紀。現在指揮可以從20歲指到90幾歲,但歌唱家的藝術生命沒這麼長,偉大歌唱家可能會自謙過了30歲才真正開竅,40歲開始收放自如,50歲終於成熟,但60歲就開始走下坡。我不會猜測葛哈爾能唱到幾多歲,但現在聽就是最好時候,何況他對自己這麼嚴格,我不認為他會用「X大男高音」現在那種狀態混下去。 我現在努力說服還未領教過葛哈爾登峰造極歌藝的朋友去捧場(利申:一早購票了),因為我預測葛哈爾香港演出後有兩個可能: 一:葛哈爾見到空蕩蕩的大會堂音樂廳,下次不會再來,因為他已仁至義盡補了兩次期。 二:習慣向幾百人唱藝術歌曲的他,見到有千幾人來聽他...

「一人之境」葛哈爾:一個入坑者的自白(上)

「一人之境」葛哈爾:一個入坑者的自白(上)

進入2025年,相信各位朋友坐港鐵時都會見到不少香港藝術節的宣傳,我現在寫的豈止宣傳,而是瞓身推介:德國男中音葛哈爾(Christian Gerhaher)3月15日下午的全舒曼的藝術歌曲節目。我對這場演出非常期待嗎?其實是擔心這位去到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境界的偉大歌手被香港樂迷冷待。 即使葛哈爾早在2012年香港藝術節跟哈丁(Daniel Harding)及巴伐利亞電台交響樂團來過,這次是他首次在香港擔綱演出,更是他最拿手的藝術歌曲節目,但我已「入坑」(意思是非常沉迷,包括花錢追捧)葛哈爾幾年,在德國及奧地利看過他九次,藝術歌曲獨唱會、管弦樂演出及歌劇都有。不時一起到海外賞樂的譚榮邦先生跟我說,我應該就是看得他最密的香港樂評人。我擔心是不是要在3月15日完場後用德文寫道歉信給葛哈爾,代表香港樂迷向他謝罪,因為坐不滿大會堂音樂廳。...

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 續寫竹林七賢傳奇(下)

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 續寫竹林七賢傳奇(下)

香港殿堂級編劇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竹林愛傳奇》,將於第51屆香港藝術節上演,在劇中注滿的,是他最擅寫的情。杜Sir笑言很推崇才子佳人戲,於《竹林愛傳奇》找來當今粵劇界炙手可熱的年輕演員藍天佑和鄭雅琪,主演向秀之子向沖、嵇康之女嵇旦。...

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 續寫竹林七賢傳奇(上)

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 續寫竹林七賢傳奇(上)

原來《竹林愛傳奇》是杜Sir在疫情數年間寫出來的,「在家中百無聊賴,思前想後,終於落筆。要是平日,這些題材我不敢碰,因為要寫很久啊。」《竹林愛傳奇》以竹林七賢主要情節為主線,杜Sir把故事倒背如流——晉朝七賢,崇尚老莊之學,輕視禮法,規避塵俗,放蕩於竹林間,縱情酒色,野史甚多,不在話下。...

塔利斯學者慶典音樂會:複音音樂的tasting menu (下)

塔利斯學者慶典音樂會:複音音樂的tasting menu (下)

菲利普斯說這場慶典節目,想法很簡單,就是趁五十周年的機會,把他們最喜歡的作曲家放在一場音樂會,九位作曲家各一曲。那不就是一場「餓媽卡些」(廚師發辦)?儘管我或不少樂迷長期忽略,文藝復興複音音樂其實博大精深,上一篇提過的約斯昆彌撒曲全集已是十小時的音樂,我等毋須硬闖。這場生日騷,我就會當成一個由星級大廚調製的tasting menu,去嘗試複聲音樂這個acquired taste。...

Latest Articles

Share to
從蕭紅到西西 —— 舞出《兩生花》

從古至今,「女性」都是藝術創作的靈感泉源。分別於 2013 年和 2021 年香港藝術節上演的室內歌劇《蕭紅》和《兩個女子》就是絕佳例子,兩齣歌劇分別演繹身處不同時代、際遇迥異,卻又同樣在愛情與命運之中徘徊掙扎的三位女性的故事。來到第 50 屆藝術節,這三位女性將於舞台上以舞蹈歌劇的形式「重遇」。...

孝經故事——透視傳統戲曲價值

自古以來,「忠、孝、節、義」是備受推崇的中國傳統美德,但時至今日,這些觀念彷彿比以前薄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愈見疏離。2022 年香港藝術節將為觀眾帶來一個以孝經故事為藍本的粵劇系列,作為編劇及監製的周嘉儀(Annie)將如何從中展現粵劇特色?故事中的傳統觀念與現代社會的連結又是甚麼?在「後疫情時代」,孝經故事或許會給現代人帶來不一樣的啟發。 ...

書寫新生命 — 《兩個女子》及《後話西遊》

當文學重現在表演藝術中,藝術家會有不同的解讀和表達,而作品的意義亦會因時代而有所改變。2020年疫情來襲,《兩個女子》及《後話西遊》延期至第49屆藝術節上演,創作人和導演意外地有更多時間審視作品,並與《閱藝》分享至今的創作感受。...

厚積薄發 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十周年

成熟的藝術作品,都必須經歷這樣的醞釀過程:長時間吸收及積累養分,然後慢慢從容地展現成果,厚積薄發。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CDS)從2012年第40屆香港藝術節首辦,將於2021年邁向第十屆。十年時間,平台自身自然也經歷了一個積發收放的進程,也為香港當代舞壇及其生態掀起了一陣波瀾。藉着踏入第十個年頭這個機會,值得我們好好審視在過去多年的磨練中,平台寫下了哪些關鍵字?...

傳承與跨越──再登舞台之粵劇《挪亞方舟》

「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創世紀第六章5-8節 正是以上一段舊約聖經的經文,觸動粵劇紅伶文千歲的心靈,促使他在十多年前,寫成《挪亞方舟》這套粵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