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女性」都是藝術創作的靈感泉源。分別於 2013 年和 2021 年香港藝術節上演的室內歌劇《蕭紅》和《兩個女子》就是絕佳例子,兩齣歌劇分別演繹身處不同時代、際遇迥異,卻又同樣在愛情與命運之中徘徊掙扎的三位女性的故事。來到第 50 屆藝術節,這三位女性將於舞台上以舞蹈歌劇的形式「重遇」。...
自古以來,「忠、孝、節、義」是備受推崇的中國傳統美德,但時至今日,這些觀念彷彿比以前薄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愈見疏離。2022 年香港藝術節將為觀眾帶來一個以孝經故事為藍本的粵劇系列,作為編劇及監製的周嘉儀(Annie)將如何從中展現粵劇特色?故事中的傳統觀念與現代社會的連結又是甚麼?在「後疫情時代」,孝經故事或許會給現代人帶來不一樣的啟發。 ...
當文學重現在表演藝術中,藝術家會有不同的解讀和表達,而作品的意義亦會因時代而有所改變。2020年疫情來襲,《兩個女子》及《後話西遊》延期至第49屆藝術節上演,創作人和導演意外地有更多時間審視作品,並與《閱藝》分享至今的創作感受。...
成熟的藝術作品,都必須經歷這樣的醞釀過程:長時間吸收及積累養分,然後慢慢從容地展現成果,厚積薄發。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CDS)從2012年第40屆香港藝術節首辦,將於2021年邁向第十屆。十年時間,平台自身自然也經歷了一個積發收放的進程,也為香港當代舞壇及其生態掀起了一陣波瀾。藉着踏入第十個年頭這個機會,值得我們好好審視在過去多年的磨練中,平台寫下了哪些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