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一人之境」葛哈爾:一個入坑者的自白(下)

「一人之境」葛哈爾:一個入坑者的自白(下)

較為熟悉舊唱片的朋友,可能一說到藝術歌曲就想起費沙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葛哈爾現時的聲譽,在歐洲不會有人懷疑他是不是我們世代的費沙迪斯考,而是是不是比費沙迪斯考去得更高。 葛哈爾生於1969年,現年55歲,請你記住這個年紀。現在指揮可以從20歲指到90幾歲,但歌唱家的藝術生命沒這麼長,偉大歌唱家可能會自謙過了30歲才真正開竅,40歲開始收放自如,50歲終於成熟,但60歲就開始走下坡。我不會猜測葛哈爾能唱到幾多歲,但現在聽就是最好時候,何況他對自己這麼嚴格,我不認為他會用「X大男高音」現在那種狀態混下去。 我現在努力說服還未領教過葛哈爾登峰造極歌藝的朋友去捧場(利申:一早購票了),因為我預測葛哈爾香港演出後有兩個可能: 一:葛哈爾見到空蕩蕩的大會堂音樂廳,下次不會再來,因為他已仁至義盡補了兩次期。 二:習慣向幾百人唱藝術歌曲的他,見到有千幾人來聽他...

「一人之境」葛哈爾:一個入坑者的自白(上)

「一人之境」葛哈爾:一個入坑者的自白(上)

進入2025年,相信各位朋友坐港鐵時都會見到不少香港藝術節的宣傳,我現在寫的豈止宣傳,而是瞓身推介:德國男中音葛哈爾(Christian Gerhaher)3月15日下午的全舒曼的藝術歌曲節目。我對這場演出非常期待嗎?其實是擔心這位去到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境界的偉大歌手被香港樂迷冷待。 即使葛哈爾早在2012年香港藝術節跟哈丁(Daniel Harding)及巴伐利亞電台交響樂團來過,這次是他首次在香港擔綱演出,更是他最拿手的藝術歌曲節目,但我已「入坑」(意思是非常沉迷,包括花錢追捧)葛哈爾幾年,在德國及奧地利看過他九次,藝術歌曲獨唱會、管弦樂演出及歌劇都有。不時一起到海外賞樂的譚榮邦先生跟我說,我應該就是看得他最密的香港樂評人。我擔心是不是要在3月15日完場後用德文寫道歉信給葛哈爾,代表香港樂迷向他謝罪,因為坐不滿大會堂音樂廳。...

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 續寫竹林七賢傳奇(下)

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 續寫竹林七賢傳奇(下)

香港殿堂級編劇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竹林愛傳奇》,將於第51屆香港藝術節上演,在劇中注滿的,是他最擅寫的情。杜Sir笑言很推崇才子佳人戲,於《竹林愛傳奇》找來當今粵劇界炙手可熱的年輕演員藍天佑和鄭雅琪,主演向秀之子向沖、嵇康之女嵇旦。...

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 續寫竹林七賢傳奇(上)

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 續寫竹林七賢傳奇(上)

原來《竹林愛傳奇》是杜Sir在疫情數年間寫出來的,「在家中百無聊賴,思前想後,終於落筆。要是平日,這些題材我不敢碰,因為要寫很久啊。」《竹林愛傳奇》以竹林七賢主要情節為主線,杜Sir把故事倒背如流——晉朝七賢,崇尚老莊之學,輕視禮法,規避塵俗,放蕩於竹林間,縱情酒色,野史甚多,不在話下。...

塔利斯學者慶典音樂會:複音音樂的tasting menu (下)

塔利斯學者慶典音樂會:複音音樂的tasting menu (下)

菲利普斯說這場慶典節目,想法很簡單,就是趁五十周年的機會,把他們最喜歡的作曲家放在一場音樂會,九位作曲家各一曲。那不就是一場「餓媽卡些」(廚師發辦)?儘管我或不少樂迷長期忽略,文藝復興複音音樂其實博大精深,上一篇提過的約斯昆彌撒曲全集已是十小時的音樂,我等毋須硬闖。這場生日騷,我就會當成一個由星級大廚調製的tasting menu,去嘗試複聲音樂這個acquired taste。...

Latest Articles

Share to
西斯汀小聖堂的音樂傳奇

梵蒂岡的西斯汀小聖堂(Sistine Chapel)為教皇辦事的場所之一,不少人知道那甚至是教皇選舉之處;更多人則視之為視覺藝術殿堂,因為它裏頭的壁畫舉世聞名,尤其是米高安哲羅以《創世紀》為題材的拱頂畫,以及其《最後審判》祭壇畫。那麽這小堂的音樂藝術呢?小堂建立至今五百多年以來,負責音樂的都是一支無伴奏全男聲合唱團,該團常駐該堂,間或隨教皇到別的教堂進行儀式,堪稱其御用合唱團。到了上世紀,西斯汀小聖堂合唱團開始周遊列國巡迴表演;樂迷也許記得它曾於二零一四年到臨香港獻藝罷?...

安潔莉克.淇祖——非洲音樂使人自由

這個晚上淇祖的演出,讓我見證到一種「音樂使人自由」的無與倫比感染力。往後每次談起這位非洲音樂女王,我都樂意跟大家分享這次現場演出體驗。...

尤利西斯歸鄉記

不是那麼多藝術家,能於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之間自由穿越,游刃有餘,南非當代藝術巨擘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肯定是當中少數。於世界各地展覽不斷的他,去年終於在豪瑟沃斯畫廊辦了香港首場個展《威廉.肯特里奇:淚之重》,展出一系列人物剪影、拼貼、掛毯、雕塑、影像等作品,讓本地觀眾重新審視他獨門的視覺語言,然而這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創作領域,還伸延到劇場世界,由他導演及負責炭筆動畫的蒙特威爾第歌劇《尤利西斯歸鄉記》,將於第51屆《香港藝術節》上演,融合歌劇、偶戲、視覺藝術等跨媒體元素,構成獨一無異的劇場體驗。...

一代伶王新馬師曾,經典戲寶舞台重現

「我們這輩文武生,最崇拜的就是新馬師曾(祥哥),在我的心目中,他的『唱做唸打』,是無懈可擊的。」新劍郎(田哥)如是說。 眾所周知,粵劇伶王新馬師曾(1916-1997),素有「慈善伶王」、「文武生王」等美譽。他的風格自成一派,粵劇及京劇功架兼擅,獨特的「新馬腔」更為人津津樂道;其廣闊的戲路,在粵劇界更是無出其右,多年的演藝生涯,為觀眾留下不少粵劇及電影名作。...

疫情下的《無極》奇蹟

面對跨國巡演仍處於停擺狀態,香港藝術節特別策劃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國際舞蹈合作項目《無極》。舞蹈作品由澳洲編舞家史蒂芬妮・雷克,聯同超過五十位來自香港演藝學院的舞者共同創作。 史蒂芬妮・雷克擅長創作大型公共舞蹈作品,既有機且壯觀的集體動作是雷克的編舞特色。2020 年 11 月於墨爾本普拉蘭廣場上,由四百位舞者共同演出的《繁衍》就是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