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的西斯汀小聖堂(Sistine Chapel)為教皇辦事的場所之一,不少人知道那甚至是教皇選舉之處;更多人則視之為視覺藝術殿堂,因為它裏頭的壁畫舉世聞名,尤其是米高安哲羅以《創世紀》為題材的拱頂畫,以及其《最後審判》祭壇畫。那麽這小堂的音樂藝術呢?小堂建立至今五百多年以來,負責音樂的都是一支無伴奏全男聲合唱團,該團常駐該堂,間或隨教皇到別的教堂進行儀式,堪稱其御用合唱團。到了上世紀,西斯汀小聖堂合唱團開始周遊列國巡迴表演;樂迷也許記得它曾於二零一四年到臨香港獻藝罷?...
不是那麼多藝術家,能於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之間自由穿越,游刃有餘,南非當代藝術巨擘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肯定是當中少數。於世界各地展覽不斷的他,去年終於在豪瑟沃斯畫廊辦了香港首場個展《威廉.肯特里奇:淚之重》,展出一系列人物剪影、拼貼、掛毯、雕塑、影像等作品,讓本地觀眾重新審視他獨門的視覺語言,然而這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創作領域,還伸延到劇場世界,由他導演及負責炭筆動畫的蒙特威爾第歌劇《尤利西斯歸鄉記》,將於第51屆《香港藝術節》上演,融合歌劇、偶戲、視覺藝術等跨媒體元素,構成獨一無異的劇場體驗。...
「我們這輩文武生,最崇拜的就是新馬師曾(祥哥),在我的心目中,他的『唱做唸打』,是無懈可擊的。」新劍郎(田哥)如是說。 眾所周知,粵劇伶王新馬師曾(1916-1997),素有「慈善伶王」、「文武生王」等美譽。他的風格自成一派,粵劇及京劇功架兼擅,獨特的「新馬腔」更為人津津樂道;其廣闊的戲路,在粵劇界更是無出其右,多年的演藝生涯,為觀眾留下不少粵劇及電影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