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rticles

Share to
偷窺大師的《夢與狂妄》

坐滿人的劇場,漸漸聽到空氣流動。   燈光熄滅,一綫弱得不知是不是光的暗,向着舞台右方,悄悄晃動,分不清是影片還是真人。   眼睛習慣了黑暗,仍不確定是否看見。在圓拱之下,演員只是黑影,臉孔和動靜僅見輪廓,演技留給穿透人心的台辭和聲綫……   聽覺壓倒視覺,沉默還原為語言。...

張緯晴 貝多芬的快樂眼淚

聽過張緯晴和瑞士韋爾比亞音樂節室樂團 (Verbier Festival Chamber Orchestra)  合奏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便記不起之前聽過的貝四是何模樣。     貝四是一首少有地由鋼琴開始的協奏曲。音樂會上,穿藍色長裙的她置身於韋爾比亞音樂節室樂團之中,有種女主人的從容,讓樂手和樂團之間的競奏變得親密而又洋溢活力。 是基於貝四的魅力?或是主場的氛圍?我不太肯定。    可以肯定的是張緯晴並非那種炫技派的新生代樂手,演奏的感染力只能來自她對音樂的詮釋。 ...

馥郁悠長的芭蕾餘韻

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The Bolshoi Ballet)出身的編舞家羅曼斯基 (Alexei Ratmansky),讓遺珠之作光芒四射的本事只此一家。 剛在香港藝術節演過的《芭蕾小忌廉》(Whipped Cream),他和美國芭蕾舞劇院合作,重新探索......

樂團隱形,聖鬼上身

華格納恐怕長半句鐘的全男班演出枯燥乏味,遂從《新約全書》裏找來戲劇性豐富的題材:耶穌的追隨者在五旬節聚集,然後「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作曲家親自撰寫唱詞,完成的作品題為《使徒的愛筵:聖經場景》。...

以戲謔對抗荒謬

老實說,看《美國獨立宣言之幸福大作戰》介紹,以至執筆當下,仍不知其葫蘆裡是賣什麼東東。第一眼看製作藝團之一的「奧克拉荷馬自然劇團」以為是寫實一派的演繹,但劇名及劇照反映的又似是另一回事。而翻查一下劇團資料,便發現它近年以嬉笑手法去呈現主題,舞台美學近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貧窮劇場」的風格,而以演員高能量的身體和演技來推動劇情發展。絕非寫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