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塔利斯學者慶典音樂會:複音音樂的tasting menu (下)

塔利斯學者慶典音樂會:複音音樂的tasting menu (下)

菲利普斯說這場慶典節目,想法很簡單,就是趁五十周年的機會,把他們最喜歡的作曲家放在一場音樂會,九位作曲家各一曲。那不就是一場「餓媽卡些」(廚師發辦)?儘管我或不少樂迷長期忽略,文藝復興複音音樂其實博大精深,上一篇提過的約斯昆彌撒曲全集已是十小時的音樂,我等毋須硬闖。這場生日騷,我就會當成一個由星級大廚調製的tasting menu,去嘗試複聲音樂這個acquired taste。...

二十世紀最佳歌劇?——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二十世紀最佳歌劇?——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故事裏,公主亞莉安妮被她最愛的人棄於荒島上,頓時生無可戀,一心求死。年輕的戴歐尼修斯(Dionysus;劇中以其古羅馬名字巴庫斯(Bacchus)稱之,今人多認識他的酒神身分)恰巧也來到此島,對這女子一見傾心,愛情的力量使他終於完全成了神,然後他倆一同升天。編劇荷夫曼斯塔於1911年中寫信給作曲家,談及另一個有點晦澀的奇蹟:「她以為他是死神,便把自己交給他。他同時是死亡與生命。他讓她看見她自身本性之深邃,將她變作神通仙女,把可憐的小小亞莉安妮轉化,使來世出現於這世上,為我們保存了她,同時轉化了她。」 ...

戲中戲中戲——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戲中戲中戲——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李察.史特勞斯乃德國浪漫派後期代表人物,他的大型作品如歌劇,氣勢非凡,動輒用上百人管弦樂團。然而,《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動用的樂團,總共卻只有三十幾人。此關乎這部歌劇創作的緣起,而這作品的由來,亦解釋了其「戲中戲中戲」的奇特設計。 ...

「惡搞」經典——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惡搞」經典——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是屆香港藝術節的重頭戲,要數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從慕尼黑帶來的製作:生於該市的作曲家李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916年的《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Ariadne auf Naxos)。這次將會是此歌劇的本港首演,不得不談,而談此歌劇,則不得不先解其題。 ...

來,踏上找尋梵高之旅

來,踏上找尋梵高之旅

在藝術的世界裡,梵高是永遠說不盡的話題。自他離世至今的一百三十多年間,這位傳奇荷蘭畫家的生平被改編為電影、舞蹈和戲劇作品,感動、慰藉並激勵一代代藝術創作人在艱困與孤獨中,找尋夢想、步履不停。...

Latest Articles

Share to
白遼士雞精(二)

他對色彩的探索堪稱前無古人,因他視之為音樂創作的基本要素,而非「作曲後」添加的一些「效果」,像很多彈鋼琴的作曲家那般——白遼士不懂彈鋼琴,他的樂器是.........

白遼士雞精(一)

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是音樂史上一大名作,他同樣出色的其他作品,卻似乎遠不及它為人所認識和喜愛。原因大概是作曲家為它撰寫的樂曲介紹實在太引人入勝了:故事主人翁服過鴉片而沉睡,夢見自己殺死其所愛的女子,他被處決後,女子參加其葬禮……...

白遼士周年

周年紀念是「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時機。今年是法國作曲家白遼士(Hector Berlioz,1803–69)逝世一百五十周年,欲知「世界不斷進步」是否屬實,不妨回顧一下過去的「回顧與展望」罷。...

人與機械深情共舞

科技在舞台上的應用不少,但無論多厲害的科技,在舞台上大多都是輔助的工具,為佈景、道具以及演員服務。科技本身很少是個「角色」。但在台灣編舞家黃翊的作品《黃翊與庫卡》中,科技是他的舞伴:「庫卡」,這個與黃翊在作品名稱中平起平坐的工業機械手臂,在黃翊的程式設計下,猶如有了生命,與創作人在台上跳起雙人舞。...

這位巴西作曲家名叫莫扎特

美國革命成功,天下振動,不久後的 1789 年,法國也爆發了革命,同年巴西的獨立運動卻夭折了。有一個位於巴西東南部的城市名為 Ouro Preto,是「黑金」的意思,它當時乃 Minas Gerais 州的首府,叫做 Vila Rica(里加鎮),意即「富庶的鄉鎮」。附近的金礦令它成了巴西第一大城,其繁榮吸引了各路人物到該處定居及工作。那年那地有人密謀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