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的音樂

Share to
1942 年法國電影《幻想交響曲》(La Symphonie fantastique)海報。
1942 年法國電影《幻想交響曲》(La Symphonie fantastique)海報。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白遼士愛慕莎士比亞戲劇演員 Harriet Smithson,因而於 1830 年寫下《幻想交響曲》(Symphonie fantastique),其主角服用鴉片求死不能,甚至在夢裏也要殺掉寤寐以求的淑女。殺人者終要抵命,腦袋瓜搬家的一刻還在想著她。她來到他的喪禮,安魂彌撒的〈末日經〉(Dies irae)旋律響起,群魔亂舞,妖氣沖天。一年多前,有本港樂團演奏此曲於所謂「國慶音樂會」,難怪有論者認為煞是不祥。

Harriet Smithson,Claude-Marie Dubufe 畫於 1830 年。
Harriet Smithson,Claude-Marie Dubufe 畫於 1830 年。

鮮為人知的是這首名曲其實有個「續篇」:白遼士幾乎「夢想成真」了。他不獲 Smithson 理會,便把戀愛對象轉移至鋼琴家 Marie Moke,更與之訂婚。後來得悉她反悔且快將嫁給別人,他竟決定先殺死這對男女,以及告訴他壞消息的 Moke 母親,繼而自殺。來不及從羅馬趕回巴黎復仇雪恨,他自己已經在熱那亞跳海了,幸而獲救。他最終冷靜下來,並完成另一大型作品,題為《回生》(Le retour à la vie,廿多年後改稱《雷里奧》(Lélio),那是作曲家為故事主角新起的名字)。

Marie Moke,Marie-Alexandre Alophe 畫於她婚後,年份不詳。
Marie Moke,Marie-Alexandre Alophe 畫於她婚後,年份不詳。

在上述事情發生之前,《回生》裏的六首曲子其實大多已經寫好。然而白遼士寫了新的唱詞,以及讓一位演員唸出的多段獨白,把這些曲子串連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故事就是說藝術家從《幻想交響曲》的噩夢裏醒來,思索人生何求:是狂蕩而遯世?抑是幸福地歸天?最後他想到藝術,想到音樂創作,決意擁抱生命,祈求莎翁保佑他,隨即開始綵排他的《莎士比亞暴風雨幻想曲》(Fantaisie sur la tempête de Shakespeare)……

那是 1831 年,自傳式小說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但自傳性質如此強烈的音樂作品,則屬聞所未聞。《幻想交響曲》原本的標題是《藝術家生命中之片段》(Épisode de la vie d’un artiste),白遼士說《回生》「總結及完成」了它。於前者出現過的、代表理想戀愛對象的旋律,於後者重現;而後者在翌年首演時,自然就是奏於前者之後(見附圖)。有趣的是在這場音樂會,那個理想對象 Smithson 本人也真的出現了,並終於願意跟白遼士見面。兩人於次年結為夫妻——後來鏡破釵分,則是藝術家生命中之另一片段了。

1832 年的布告,顯示《回生》首演時,奏於《藝術家生命中之片段》後。
1832 年的布告,顯示《回生》首演時,奏於《藝術家生命中之片段》後。
法國世紀樂團:白遼士150

3月2-3日(六、日)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法國世紀樂團:白遼士150

白遼士(1803-1869)開啟了法國浪漫主義之門。適逢作曲家逝世150週年,法國世紀樂團將以十九世紀樂器原聲演繹白遼士作品:首場奏出為人熟悉的《幻想交響曲》及鮮有上演的「後傳」《雷里奧》,次場則有滿載文學及戲劇靈感的交響曲及歌劇序曲。

曲目詳情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