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塔利斯學者慶典音樂會:複音音樂的tasting menu (下)

塔利斯學者慶典音樂會:複音音樂的tasting menu (下)

菲利普斯說這場慶典節目,想法很簡單,就是趁五十周年的機會,把他們最喜歡的作曲家放在一場音樂會,九位作曲家各一曲。那不就是一場「餓媽卡些」(廚師發辦)?儘管我或不少樂迷長期忽略,文藝復興複音音樂其實博大精深,上一篇提過的約斯昆彌撒曲全集已是十小時的音樂,我等毋須硬闖。這場生日騷,我就會當成一個由星級大廚調製的tasting menu,去嘗試複聲音樂這個acquired taste。...

二十世紀最佳歌劇?——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二十世紀最佳歌劇?——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故事裏,公主亞莉安妮被她最愛的人棄於荒島上,頓時生無可戀,一心求死。年輕的戴歐尼修斯(Dionysus;劇中以其古羅馬名字巴庫斯(Bacchus)稱之,今人多認識他的酒神身分)恰巧也來到此島,對這女子一見傾心,愛情的力量使他終於完全成了神,然後他倆一同升天。編劇荷夫曼斯塔於1911年中寫信給作曲家,談及另一個有點晦澀的奇蹟:「她以為他是死神,便把自己交給他。他同時是死亡與生命。他讓她看見她自身本性之深邃,將她變作神通仙女,把可憐的小小亞莉安妮轉化,使來世出現於這世上,為我們保存了她,同時轉化了她。」 ...

戲中戲中戲——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戲中戲中戲——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李察.史特勞斯乃德國浪漫派後期代表人物,他的大型作品如歌劇,氣勢非凡,動輒用上百人管弦樂團。然而,《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動用的樂團,總共卻只有三十幾人。此關乎這部歌劇創作的緣起,而這作品的由來,亦解釋了其「戲中戲中戲」的奇特設計。 ...

「惡搞」經典——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惡搞」經典——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是屆香港藝術節的重頭戲,要數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從慕尼黑帶來的製作:生於該市的作曲家李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916年的《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Ariadne auf Naxos)。這次將會是此歌劇的本港首演,不得不談,而談此歌劇,則不得不先解其題。 ...

來,踏上找尋梵高之旅

來,踏上找尋梵高之旅

在藝術的世界裡,梵高是永遠說不盡的話題。自他離世至今的一百三十多年間,這位傳奇荷蘭畫家的生平被改編為電影、舞蹈和戲劇作品,感動、慰藉並激勵一代代藝術創作人在艱困與孤獨中,找尋夢想、步履不停。...

Latest Articles

Share to
街舞與當代舞的二重奏@大館

今屆「香港藝術節」破天荒,將街舞和當代舞一併引進人氣地標「大館」,讓有本來帶有抗爭色彩的街舞,在原本意味着建制絕對權力的監獄和法院建築群,擺下擂台,是一個非常值得玩味的構思。 ...

柴可夫斯基的《季節》最後慶祝甚麼節?

到了十二月的最後一曲,看見音樂會場刊或 CD 上寫著「Christmas」或「Christmastide」,然後聽到正常三拍子的圓舞曲,就像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裏的一般——這還不是個耶誕舞會?看看這曲的詩句英譯,恐怕只會越看越糊塗:「某個聖誕夜,眾女正問卜:褪去足上屣,擲出大門外。」.........

柴可夫斯基的《季節》是否描寫季節?

柴可夫斯基是廣受歡迎的作曲家。在鋼琴獨奏音樂方面,他寫過逾百首曲子,約需八個小時方可全部奏畢。然而,除了寫給小孩學琴用的《兒童曲集》外,一般樂迷知道的作品,則恐怕只有另一曲集《季節》。但即使是這最為人熟悉的獨奏作品,也有一些奇怪之處,例如它的標題.........

白遼士如何用音樂表達孤獨?

這是 1834 年的交響曲《哈洛德在意大利》(Harold en Italie)。哈洛德乃拜倫敘事長詩《哈洛德公子遊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的主角,也就是孤傲憂鬱、負疚難安、憤世嫉俗、浪跡天涯的一個「拜倫式英雄」人物。拜倫本人周遊多國,闖蕩江湖,創作哈洛德這個角色以自況;白遼士的用心也差不多,在此交響曲裏,哈洛德自我放逐⋯⋯...

起死回生的音樂

鮮為人知的是《幻想交響曲》其實有個「續篇」:白遼士不獲 Harriet Smithson 理會,便把戀愛對象轉移至鋼琴家 Marie Moke,更與之訂婚。後來得悉她反悔且快將嫁給別人,他竟決定先殺死這對男女,以及告訴他壞消息的 Moke 母親,繼而自殺。來不及從羅馬趕回巴黎復仇雪恨,他自己已經在熱那亞跳海了,幸而獲救。他最終冷靜下來,並完成另一大型作品,題為《回生》(Le retour à la vie),廿多年後改稱《雷里奧》(Lél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