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一人之境」葛哈爾:一個入坑者的自白(下)

「一人之境」葛哈爾:一個入坑者的自白(下)

較為熟悉舊唱片的朋友,可能一說到藝術歌曲就想起費沙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葛哈爾現時的聲譽,在歐洲不會有人懷疑他是不是我們世代的費沙迪斯考,而是是不是比費沙迪斯考去得更高。 葛哈爾生於1969年,現年55歲,請你記住這個年紀。現在指揮可以從20歲指到90幾歲,但歌唱家的藝術生命沒這麼長,偉大歌唱家可能會自謙過了30歲才真正開竅,40歲開始收放自如,50歲終於成熟,但60歲就開始走下坡。我不會猜測葛哈爾能唱到幾多歲,但現在聽就是最好時候,何況他對自己這麼嚴格,我不認為他會用「X大男高音」現在那種狀態混下去。 我現在努力說服還未領教過葛哈爾登峰造極歌藝的朋友去捧場(利申:一早購票了),因為我預測葛哈爾香港演出後有兩個可能: 一:葛哈爾見到空蕩蕩的大會堂音樂廳,下次不會再來,因為他已仁至義盡補了兩次期。 二:習慣向幾百人唱藝術歌曲的他,見到有千幾人來聽他...

「一人之境」葛哈爾:一個入坑者的自白(上)

「一人之境」葛哈爾:一個入坑者的自白(上)

進入2025年,相信各位朋友坐港鐵時都會見到不少香港藝術節的宣傳,我現在寫的豈止宣傳,而是瞓身推介:德國男中音葛哈爾(Christian Gerhaher)3月15日下午的全舒曼的藝術歌曲節目。我對這場演出非常期待嗎?其實是擔心這位去到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境界的偉大歌手被香港樂迷冷待。 即使葛哈爾早在2012年香港藝術節跟哈丁(Daniel Harding)及巴伐利亞電台交響樂團來過,這次是他首次在香港擔綱演出,更是他最拿手的藝術歌曲節目,但我已「入坑」(意思是非常沉迷,包括花錢追捧)葛哈爾幾年,在德國及奧地利看過他九次,藝術歌曲獨唱會、管弦樂演出及歌劇都有。不時一起到海外賞樂的譚榮邦先生跟我說,我應該就是看得他最密的香港樂評人。我擔心是不是要在3月15日完場後用德文寫道歉信給葛哈爾,代表香港樂迷向他謝罪,因為坐不滿大會堂音樂廳。...

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 續寫竹林七賢傳奇(下)

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 續寫竹林七賢傳奇(下)

香港殿堂級編劇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竹林愛傳奇》,將於第51屆香港藝術節上演,在劇中注滿的,是他最擅寫的情。杜Sir笑言很推崇才子佳人戲,於《竹林愛傳奇》找來當今粵劇界炙手可熱的年輕演員藍天佑和鄭雅琪,主演向秀之子向沖、嵇康之女嵇旦。...

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 續寫竹林七賢傳奇(上)

杜國威最新粵劇作品 續寫竹林七賢傳奇(上)

原來《竹林愛傳奇》是杜Sir在疫情數年間寫出來的,「在家中百無聊賴,思前想後,終於落筆。要是平日,這些題材我不敢碰,因為要寫很久啊。」《竹林愛傳奇》以竹林七賢主要情節為主線,杜Sir把故事倒背如流——晉朝七賢,崇尚老莊之學,輕視禮法,規避塵俗,放蕩於竹林間,縱情酒色,野史甚多,不在話下。...

塔利斯學者慶典音樂會:複音音樂的tasting menu (下)

塔利斯學者慶典音樂會:複音音樂的tasting menu (下)

菲利普斯說這場慶典節目,想法很簡單,就是趁五十周年的機會,把他們最喜歡的作曲家放在一場音樂會,九位作曲家各一曲。那不就是一場「餓媽卡些」(廚師發辦)?儘管我或不少樂迷長期忽略,文藝復興複音音樂其實博大精深,上一篇提過的約斯昆彌撒曲全集已是十小時的音樂,我等毋須硬闖。這場生日騷,我就會當成一個由星級大廚調製的tasting menu,去嘗試複聲音樂這個acquired taste。...

Latest Articles

Share to
二十世紀最佳歌劇?——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故事裏,公主亞莉安妮被她最愛的人棄於荒島上,頓時生無可戀,一心求死。年輕的戴歐尼修斯(Dionysus;劇中以其古羅馬名字巴庫斯(Bacchus)稱之,今人多認識他的酒神身分)恰巧也來到此島,對這女子一見傾心,愛情的力量使他終於完全成了神,然後他倆一同升天。編劇荷夫曼斯塔於1911年中寫信給作曲家,談及另一個有點晦澀的奇蹟:「她以為他是死神,便把自己交給他。他同時是死亡與生命。他讓她看見她自身本性之深邃,將她變作神通仙女,把可憐的小小亞莉安妮轉化,使來世出現於這世上,為我們保存了她,同時轉化了她。」 ...

戲中戲中戲——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李察.史特勞斯乃德國浪漫派後期代表人物,他的大型作品如歌劇,氣勢非凡,動輒用上百人管弦樂團。然而,《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動用的樂團,總共卻只有三十幾人。此關乎這部歌劇創作的緣起,而這作品的由來,亦解釋了其「戲中戲中戲」的奇特設計。 ...

「惡搞」經典——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李察.史特勞斯《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

是屆香港藝術節的重頭戲,要數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從慕尼黑帶來的製作:生於該市的作曲家李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916年的《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Ariadne auf Naxos)。這次將會是此歌劇的本港首演,不得不談,而談此歌劇,則不得不先解其題。 ...

來,踏上找尋梵高之旅

在藝術的世界裡,梵高是永遠說不盡的話題。自他離世至今的一百三十多年間,這位傳奇荷蘭畫家的生平被改編為電影、舞蹈和戲劇作品,感動、慰藉並激勵一代代藝術創作人在艱困與孤獨中,找尋夢想、步履不停。...

塔利斯學者慶典音樂會:複音音樂的tasting menu (上)

一個藝術團體可以持續半世紀,更仍是創辦人領導,殊不簡單。1973年成立於英國的塔利斯學者(The Tallis Scholars)今年成立五十週年,將在明年(2024)由指揮兼創辦人彼得.菲利普斯(Peter Phillips)率領於香港藝術節演出。此團最近一大成就,是於2020年完成一項開始了三十年的錄音計劃:約斯昆的彌撒曲全集,並於去年在柏林用八場演出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