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in "舞蹈"

Share to
現場的舞台世界,真實與虛幻並存

對於觀看現場演出的難能可貴,前文談到了表演者與觀眾共處同一空間那種「空氣中有你有我」的感覺,有點意猶未盡,因為叫人愛上看現場演出的,還有其他因素─如:舞台空間、佈景、道具、服裝等等與表演者間的互動與關係。...

愛看現場一族的自白

想不到一場世紀疫情,令在家看演出錄影或是出外看現場演出的對壘,一下子向前者傾斜。因為防止疫情擴散,要保持社交距離,所有場館都要關閉。大家都成了「家居」動物,而各地的演藝團體,為了保持曝光率也好,真心為了撫慰藝術愛好者也好,紛紛將作品於網上放映,一些以往要繳費或難得一見的作品也得以免費觀賞。對於許多觀眾來說,當然是好消息──尤其是一些已沒可能再重現舞台的作品。...

編舞哲人 Jérôme Bel  《歡聚今宵》 真理愈笑愈明

看過 Sadler's Wells Theatre 頻道介紹法國鬼才編舞 Jérôme Bel,主持劈頭便說:他是個哲學家。 Jérôme Bel 曾埋首於哲學和舞蹈史,受哲學家傅柯和羅蘭巴特影響,也曾在訪問表示,自己身為編舞最關注的並非舞蹈編創。他關注的是棲身於舞台的人,以及作為一個棲身地的舞台。 ...

窺看別人世界的誘惑

看舞蹈演出的吸引之一,是其不確定性。動作背後的意思,每個人心裡都可以有其詮釋。而揀選節目時,有認識的,知道其作品質素的名字,固然是信心的保證,但有時想冒一個險,看著全然陌生的名字入場,也常有驚喜。今屆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系列之《雙篇雙人舞》則是兩者兼備:既有常有佳作的新一代編舞毛維及黃翠絲,也有我從未看過其作品或演出的朱心韵及孫楠。當然,還有曾一覩其凌厲舞風的比利時「偷窺者」舞團(Peeping Tom)的創作舞者及編舞約斯‧貝克(Jos Baker)當概念及導演,都叫人好奇。 ...

關於紐邁亞的二三事

位於漢堡Gänsemarkt 廣場附近的The Hamburg State Opera,是漢堡芭蕾舞團(The Hamburg Ballet)的主要表演場所。這棟建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78年,曾經經歷過戰火的洗禮,1955年後重建為現在的樣子。白天的時候走過,不會覺得這四四方方的歌劇院有多顯眼。到了夜晚,卻一下令人驚艷起來,特別是演出夜,全玻璃幕牆透出室內溫暖的燈光,清晰可見盛裝出席的觀眾穿梭過走廊,或喝著香檳交談甚歡,衣香鬢影,如同夜幕下引人遐思的裝置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