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重塑《我們最快樂》

Share to

《我們最快樂》原意於 2020 年藝術節首演,但疫情瞬間爆發,當時已完成排練的創作最終被迫取消。2022 年首演的《我們最快樂》,是全新排練及設計的新版本。

「呢個故仔在當下做有乜意思?最大意義是:裏面好多成人情節、世俗眼光不道德的層面,無論是性、欺騙與欺凌,若在和諧與潔淨的社會是不容呈現的,而香港依然可以上演,就是一件事。」——編劇莊梅岩

上次因舞台劇《我們最快樂》(下簡稱《我》)訪問編劇莊梅岩時,她腹大便便的在做大量同志訪問和研究,很難想像,2019 年懷着天使般的方包(莊梅岩小女兒的暱稱)時,她嘔心瀝血所寫的是一個挑戰尺度、有關男同志三角戀的情殺故事;更難想像香港將變得面目全非。

《我》講述青澀美少年游泳教練阿生(游學修飾演),與戀人 Philip(梁仲恆飾演)的關係在 Neil(張錦程飾演)的介入下陷入了猜疑、曖昧、利益與愛慾的掙扎,繼而牽涉一宗同志圈的離奇命案,在金錢、地位、嫉妒中角力,他們怎樣在迷惘的時代爭取快樂?

「現在談諷刺時弊都太沉重,或許用當代喜鬧劇手法才能映襯出現實的荒誕。《我》探討一段關係裏的平等和合法性,與當前的社會看似無關卻有關。」莊梅岩說。

《我》為第 48 屆香港藝術節的重點節目之一,原定於 2020 年上演,無奈因疫情取消。「這兩三年發生太多事,一切都唔重要。但正正因為發生了種種事,如今正式公演,某些情節我覺得需要修改;但沒變的是愛情、慾望、金錢、權力、嫉妒和誘惑的人性探討。」莊梅岩堅信,修改作品回應社會,是重要的事。

「為甚麼現在要做這個劇?要找到答案,我會不斷自問:未來是否還可以做?」當初原定飾演主角之一的劉俊謙,因為檔期問題現在無法參與,易了角為梁仲恆。

「原是度身訂造的角色,我感恩遇到阿炳(梁仲恆),他也是有靈魂的演員,是很合適的人。」莊梅岩說。

「《我》不再只是探討人性,議題和方向更為宏觀:透過角色在人生道路上的各種選擇,反映當下的社會環境和狀況,2022 年的《我》會有更多對社會的回應。」——導演黃龍斌

導演坦言,經歷過社會運動和疫情,莊梅岩對《我》 劇本進行的修改,令筆下的故事比 2019 年版本更有血有肉。黃龍斌擅長形體戲劇,透過大膽的肢體動作呈現劇本刻劃人心的文字。「『形體』是浪漫的,當中充滿想像和幻想空間,是感性而委婉的媒介。當劇場輔以形體設計後,劇本上的文字不再是直白的表述,觀眾可自行聯想台上發生的事,賦予文本更多意義和層次。」他表示,2022 年的《我》是重新排練和設計的製作,舞台上的處理手法是他首次且大膽的嘗試,期望透過今次演出,反思劇場的「真實性」,拉近舞台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莊梅岩談到,《我》的劇本概念,來自多年前做資料搜集時一次難忘的面訪,劇名則是與黃龍斌一起推敲出來。「很喜歡《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一書,裏面情節的諷刺與自欺欺人達到了恐怖級別。於是我們便把這個關於情殺、折磨、欺騙的故事命名為《我們最快樂》,算是一種反諷。」

對於未來創作的期許,臨上機到美國愛荷華州進修一個月的莊梅岩說:「縱使戲劇是群體合作,由大家一起去承擔,但也要忠於藝術家真實的諗法,才可以做到好的作品。」黃龍斌則直言,疫情讓自己有更多時間發酵及沉澱創作,也讓他重新反思劇場在當下的意義、劇場空間的發展可能,以及觀眾進入劇場的目的。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