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弦樂四重奏之源流

Share to

克雷莫納四重奏(Quartetto di Cremona)這次重臨香江,除了演出貝多芬、布拉姆斯及巴托克等人的名作外,還會帶來兩首祖國意大利的作品:威爾第的《E 小調四重奏》和普契尼的《菊》(Crisantemi)。樂迷欣賞這些樂曲演奏的機會不多,但意大利的弦樂四重奏作品實在有幾多?它們在歷史上又曾否有過重要地位?

在十六、十七世紀的意大利,安德利亞.加布里埃利(Andrea Gabrieli)和阿歷格里(Gregorio Allegri)等作曲家已寫過供四件弦樂器演奏的音樂,可是這些曲子跟我們熟悉的、始於十八世紀的四重奏傳統了無瓜葛。而這個傳統,其實很早便已經有意大利人的份兒。世界上第一隊專業「明星」弦樂四重奏團,全由意大利人組成,叫「托斯卡拿四重奏」(Quartetto Toscano),其大提琴手鮑凱利尼(Luigi Boccherini)寫有弦樂四重奏逾九十首,負責中提琴的甘比尼(Giuseppe Cambini)更寫了一百四十九首!雖然其中不少作品都只有兩、三個樂章,但是就創作量而言,他們絕對可與公認為「弦樂四重奏之父」海頓的近七十首匹敵。鮑凱利尼最早的四重奏寫於 1761 年,跟海頓的完全同期。那個世紀的論者,往往覺得兩人的作品旗鼓相當;當然,後來人們終發現,於結構之嚴謹、主題發展之豐富等多方面,維也納樂派勝過其他作曲家了。

大提琴手兼作曲家鮑凱利尼。約畫於 1764 至 1767 年間,畫家不詳。
大提琴手兼作曲家鮑凱利尼。約畫於 1764 至 1767 年間,畫家不詳。

十九世紀的意大利人寫弦樂四重奏,都跟隨奧地利德意志模式,從未如在歌劇創作般,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傳統。歌劇大家唐尼釆第寫過近廿首弦樂四重奏,皆非重要作品。普契尼早期歌劇佳作《曼儂.雷斯高》(Manon Lescaut),部分素材取自他更早前寫下的零星四重奏樂章,包括哀悼亡友而作的《菊》(我們弔祭亦用此花)。威爾第的唯一《四重奏》,則寫於其風格全然成熟時,乃意大利弦樂四重奏之精品。它含有一些歌劇場景似的片段,卻同時顯出作曲家深得德奧技巧三昧。這於終樂章的標題〈Scherzo fuga〉已可窺見一斑:運用最嚴密對位法的曲式「賦格」,怎容得下喜劇般的風趣「玩笑」?此曲正是這麼一道成功的德意 fusion 菜;室樂迷及歌劇迷這兩種人,平日也許沒甚麼共同興趣,亦可在此聚首一堂,朵頤大快。

威爾第《E 小調弦樂四重奏》第四樂章〈Scherzo fuga〉。克雷莫納四重奏演出。

克雷莫納弦樂四重奏

克雷莫納弦樂四重奏

克雷莫納四重奏手執近三百年歷史、價值連城,連帕格尼尼在世時也珍而重之的四部史特拉底瓦里古董提琴。他們將重現意大利琴藝顛峰,呈獻威爾第唯一室樂作品以至貝多芬晚期四重奏,深刻雋永。

節目詳情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