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要看雲門舞集的台灣戶外公演,說了很多年,說到舞團總監林懷民都宣布退休了,今個夏天終於去了看雲門近作《關於島嶼》的戶外公演。《關於島嶼》是林懷民退休前最後一部創作,戶外公演後,他在台上向全場三萬多觀眾致謝。
雲門舞集很多經典舞作都做過戶外演出,如《薪傳》、《松煙》、《稻禾》,動輒三四萬觀眾猶如大型流行音樂會的規模,成就舞團不一樣的精神面貌。
之前有朋友疑問:怎樣去看雲門的戶外公演?要拿票嗎?要網上登記嗎?
以我今次在台北觀演的經驗,不用登記不用拿票,僅有步驟就只有:前往演出場地坐下來。非常民主,非常自律。被傳頌多時的「散場後地上不留一片紙屑」,果然名不虛傳。
公演前一天,在兩廳院藝文廣場遇到林懷民老師,他笑笑說:「公演只是一個藉口,就像節日。」
「藉口」歸藉口,雲門的製作是百分百認真。由台北、高雄到金門、花蓮、屏東,大城小鎮都是他們的目的地。林老師老是說:「經濟上的均富很難達到,精神上的均富我們盡力去做。」
這個「節日」由第一次在美濃公演算起,已經二十三年,是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台北公演七點半開始,我演前半小時才到達,廣場已連樓梯都坐滿人,但不至於找不到位置。如你要坐正舞台前面第一排確是要早幾個小時到。林懷民說見過有觀眾兩點多就來了。
在兩廳院中間的露天廣場,和三萬多人一起觀看林懷民退休前的最後一齣作品,氣氛超好。有學生,有情侶,也有一家大小連小狗也帶來,大家投入而不拘謹,雖是免費活動,看和演的都認真對待。氣溫接近三十度的夏夜,那麼多人趕來看現代舞,雲門舞集是不是懂得魔法?
魔法可能就是將最好的拿出來。林懷民不喜歡別人叫戶外公演做「下鄉」,更討厭人問他「有沒有改動內容遷就觀眾水平」。他的回應總是「一樣的演出剛在巴黎演完,紐約演完」,戶外演出是「雲門回家」。
說實話,雲門的作品十歲孩子是沒有可能完全看懂的。但沒完全看懂不代表看不懂,不解《流浪者之歌》訴說的深意,也會為穀物打在僧人身上的畫面而動容。前提是無論老幼貧富都有機會看到。藝術,有時只是需要一個機會。
花心思讓戶外公演成為拖男帶女的節日,每個人都可以輕鬆來湊熱鬧。如何讓藝術成為烙印在生活的日常? 雲門舞集幾十年來做了很多試驗。
如果環遊世界被列為人生必做的事情,看雲門舞集戶外公演應該在同一張清單上。戶外公演可能要等明年夏天。
在此之前,雲門舞集明年初會為香港藝術節演出《雲門舞集45週年:林懷民舞作精選》,表演《水月》、《行草》、《稻禾》等九個作品的選段,不少作品也曾在戶外公演。
華人舞蹈界殿堂人物林懷民,45年前創立雲門舞集,以東方美學的文化氣蘊,融合現/當代舞風格,成就一齣齣經典舞作,征服世界各地舞壇。大師2019年底退休前,精選多個舞作,讓觀眾感受這位舞蹈巨人繽紛多姿的創作生涯。
立即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