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懷瑟?湯好色?

Share to
《維納斯與唐懷瑟》,Laurence Koe 約畫於 1896 年。
《維納斯與唐懷瑟》,Laurence Koe 約畫於 1896 年。

早前香港藝術節的閉幕演出,是芬蘭「怪傑」薩格士譚(Leif Segerstam)指揮愛沙尼亞國家交響樂團及愛沙尼亞國家男聲合唱團的音樂會,演出作品以華格納(Richard Wagner)的為主,節目表上最後一曲乃其歌劇《唐懷瑟》(Tannhäuser)中的「朝聖者合唱」 。這一般當然是指第三幕著名的「年長朝聖者的合唱」,而非該幕末尾的「年輕朝聖者的合唱」;前者以清唱開始,樂團到後來才加入。誰知薩格士譚把指揮棒一搖,「朝聖者合唱」的旋律響起,卻是由樂團奏出:他演出的原來是本應奏於第一幕之前、以該合唱旋律開始的器樂序曲,但他安排了合唱團在後來加入,亦即此「怪傑」自創了一首新版序曲,真教人始料不及。

這部歌劇不但以朝聖者合唱的音樂開始,而且也以它結束,因為它代表著精神靈性、懺悔贖罪的追求,而這與肉欲享樂的沉溺相對。故事主角、中世紀吟遊詩人唐懷瑟之所以成為朝聖者,就是要尋求「聖城」羅馬的教皇赦免其罪過:他曾一度到「性地」維納斯堡的異教女神處尋歡作樂(見附圖)。

1985 年《名曲鑑賞入門》的華格納作品介紹。
1985 年《名曲鑑賞入門》的華格納作品介紹。

昔日一些中文音樂書籍把歌劇標題譯作《湯好色》,例如 1985 年在臺灣出版,野宮勳著、張淑懿譯的《名曲鑑賞入門》(見附圖)。小時候未看過德文標題,難免一頭霧水,以為有個好色之徒名叫阿湯(瞥伯 peeping Tom?)。想起二十年前一齣影射當時美國元首的電影《這個總統真太濫》(Primary Colors),有人認為「這個戲名真太長」:要簡潔有力,何不乾脆稱之為《克淫頓》?《湯好色》也可真有異曲同工之妙,美中不足的是譯者似乎以為「Tannhäuser」裏的「häu」唸如英文的「how」,其實唸如「hoy」才對。但《湯好色》和《唐懷瑟》都是國語譯名。廣東話標題應叫甚麼?《灘海沙》?《攤開灑》?

無論如何,那閉幕演出的最後一曲,彷彿成了來屆香港藝術節一個重頭戲的預告:德國萊比錫歌劇院(Oper Leipzig)將會帶來《唐懷瑟》全劇的香港首演啊。下次再談。

華格納《唐懷瑟》

萊比錫歌劇院

華格納《唐懷瑟》

華格納經典大型歌劇,全港首次盛大上演!華格納以延綿不斷、高潮迭起的音樂,浩瀚描繪主角唐懷瑟於世俗社會和內心本性之間,靈與慾的掙扎。由來自華格納誕生地的萊比錫歌劇院現任總監親自率領,指揮同樣歷史悠久的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萊比錫歌劇院合唱團及一眾歌唱家超過150人,並由歌劇界壞孩子導演挑戰原著,激蕩人心。

2019年3月1-2日

節目資料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