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魅影》是歌劇嗎?

Share to

提到歌劇,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就是《歌劇魅影》— 這部榮獲七項東尼獎,被譽為史上最成功的……看到這裡,相信已有許多人發現不對勁,《歌劇魅影》是歌劇嗎?還是音樂劇呢?而這兩項皆是融合音樂、戲劇與舞蹈於一身的表演藝術,又有何不同呢?

很多人聽過一個簡單明瞭的分辨方法:歌手是否用麥克風來演唱。歌劇源自於古希臘的劇場音樂,到了17世紀在意大利演變成現在大家熟悉的歌劇。而麥克風卻是在20世紀才逐漸普及,可想而知,當初歌劇演出時,並無使用它來做為揚聲器。歌手以身體作為共鳴腔,並利用場地的獨特音響特質,將聲音傳達至觀眾席。

音樂劇的演出,則是配有麥克風來傳達歌者聲音,故在聲音的運用與唱腔上和歌劇相當不同。由於有了麥克風,若用歌劇的唱法來演唱聲音必定會很「爆炸」。於是,大部分專業音樂劇演員,除了受紥實的聲樂訓練以外,在咬字、發音上轉都會考慮到運用麥克風來發聲的特質。正因為擴音的科技,歌手在演繹上有多一種選擇,進而展現多變的角色特質。

Ben Crawford as The Phantom and Kaley Ann Voorhees as Christine, by Matthew Murphy © The Really Useful Group
Ben Crawford as The Phantom and Kaley Ann Voorhees as Christine, by Matthew Murphy © The Really Useful Group
Diana Damrau as Königin der Nacht, Royal Opera House © Diana Damrau
Diana Damrau as Königin der Nacht, Royal Opera House © Diana Damrau

試想音樂劇《歌劇魅影》中的女主角克莉絲丁若用歌劇《魔笛》夜后的驚人氣勢來演唱,必定少了幾分楚楚可憐,甜美的氣質也將無法表現。

歌劇以管弦樂團作為伴奏演出,風格跟隨着巴羅克、古典與浪漫主義而切合作品身處的時代;音樂劇既是二十世紀的產物,自然地融入了流行、爵士、搖滾等曲風;因此,相對歌劇而言,伴奏樂團編制亦比較小,並時常使以電子樂隊來豐富聲響效果。此外,歌劇的歌手,着重在音樂上的演出,雖偶然帶有獨白、演戲或是不太過於複雜的舞蹈,但仍以演唱為主。有時,創作者要求有複雜的舞蹈場面時,歌手與舞者可能是不同的演出者分開展現。而音樂劇的整體畫面感較為強烈,大多數音樂劇都要求演出者唱跳俱佳,舞蹈方面也會加入現代、民俗和爵士等元素,結合各式舞蹈風格。

來到劇情部份,大眾對於歌劇多有較嚴肅的印象。20世紀前所創作的歌劇,不乏以宗教信仰、拯救世人為主題的創作。但別忘記,其實許多作曲家也曾譜寫輕鬆、詼諧的主題來創作歌劇,像是莫扎特的《女人皆如此》、唐尼采第的《愛情靈藥》、里夏的《風流寡婦》,都是題材相當活潑的歌劇類型,以貼近當時民情故事作為創作主軸。這點與音樂劇劇情平易近人的理念不謀而合,其中對人性寫實的刻畫,更是到了現代仍引起觀眾許多共鳴。

不管是喜愛歌劇的優美動人,或是欣賞音樂劇的通雅不俗,能夠享受這兩者融合表演藝術的絕美體現,不為是身在21世紀的一大幸福。最後,與各位分享《歌劇魅影》,這部使用頭戴式麥克風、融合古典及現代曲風,加入電子音效,百老匯史上最長壽的……究竟是什麼?相信答案已呼之欲出!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