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香港藝術節」破天荒,將街舞和當代舞一併引進人氣地標「大館」,讓本來帶有抗爭色彩的街舞,在原本意味着建制絕對權力的監獄和法院建築群,擺下擂台,是一個非常值得玩味的構思。
街舞舞者踩場在先
一連兩個周末在大館舉行的「香港藝術節@大館」,還有另一個更有意思的安排,就是精選歷年的當代舞蹈平台舞碼在大館「晒冷」。合共十多個作品之中,藍嘉穎的雙人舞《時差》更是由當代舞者和街舞舞者聯手演繹,可說是「香港藝術節@大館」的完美代言。
《時差》是香港藝術節於2016年委約藍嘉穎編舞的作品,藍嘉穎同時夥拍街舞舞者陳伯顯親自演出。
藍嘉穎笑說:「當初想到找街舞舞者合作,其中一個原因是跳contemp的男dancer人數不多,不易找。另一個原因是我也有看街舞,知道有位街舞舞者踩了半隻腳入contemp這邊,於是問他有沒有興趣合作。」
街舞與現代舞的聯翩
《時差》首演獲得好評,藍嘉穎亦滿意演出,「這個作品關於時間,我設計了兩個角色可以控制時間。他們想知幾點不是去看時鐘,而是問自己。我的角色用雙腳代表時針,他就用雙手,jam出錯亂又跳躍的質感。演出很有火花,街舞舞者清晰銳利的動作,和contemp dance較柔美的一面互相補足。」
首演至今,《時差》已去過韓國、日本等地演出,今次再獲藝術節邀請移師大館演出,場地改變給了她一個很好玩的課題,「首演是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那邊是鏡框式舞台。今次在大館F Hall演出是四面白牆的開放空間,和觀眾的距離變得好近好近,我是否只需要做好舞者本份?要不要注意和觀眾細微的互動?」處理好這些課題,將會令作品更上一層樓。
忘了時鐘的時間觀
有個可能是不成文的規定,多數在大館的演出或展覽,都會對這個空間、這段歷史作出回應。藍嘉穎說《時差》回應大館的切入點,是跟現實世界不一樣的時間觀。監獄的時間,有人覺得是停頓了,也有人覺得比外面世界慢了或快了。
藍嘉穎說:「《時差》並不是順時針或逆時針的 時間觀,現在一點鐘,下一刻可以是凌晨三點。而個舞幾時結束會取決於兩位舞者對時間的感應是否同步。」今次演出,她邀請了另一街舞舞者鄧正希合作,她大讚街舞舞者回應音樂的能力,是能人所不能。
《時差》原來還有另一重意義,來自當代舞蹈與古典音樂還有服飾的對碰。「這是個十五分鐘的舞作,音樂我選了貝多芬的《快樂頌》,演出時我們會穿上貝多芬時代的服飾,到時我還會將頭髮染成金色。]藍嘉穎補充。
穿着貝多芬時代服飾的當代舞者,在保留了維多利亞建築風格的建築群之中起舞,「香港藝術節@大館」版《時差》,為其跳躍的時間觀,添了一個可堪玩味的據點。
香港藝術節破天荒呈獻
中環古蹟舞林大匯
香港藝術節於2019年走進擁有一百七十多年歷史的中區警署建築群 —「大館」,撮合當今最富創意的海外與香港舞蹈家與這歷史古蹟碰撞,於兩個週末的日與夜,在檢閱廣場、監獄操場、17座F倉展室、洗衣場石階、監獄囚室等大館各具特色的表演場地、戶外空間,上演街舞Battle、社區舞蹈及工作坊、當代舞及環境舞蹈,還有電影放映…… 讓觀眾不僅可以近觀最厲害的舞蹈作品,還可以參與其中,一展個人舞蹈潛能。這兩個週末的舞蹈大派對,將展示當下舞蹈最前衛與最親和的面貌。
三月就讓舞蹈走進社區,香港藝術節@大館,將充份體現一步一舞台的真義!
節目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