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犧牲,男人得救?

Share to
《唐懷瑟的救贖》,Frank Dicksee 畫於 1892 年。
《唐懷瑟的救贖》,Frank Dicksee 畫於 1892 年。

上次談及 華格納 (Richard Wagner) 歌劇《唐懷瑟》 (Tannhäuser) 的主角曾與異教愛神維納斯縱情恣欲,後來他到羅馬朝聖,希望獲得教皇寬恕。那教皇怎麼說?他拿著柱杖,說唐懷瑟永遠不會得救,正如他手中之杖永遠不會長出綠葉來。劇終時,神蹟出現了:一群年輕的朝聖者進場,帶來一根手杖,上面長滿新葉。「豬乸都會上樹」,唐懷瑟得救了,但是為甚麼呢?

就在那班朝聖者進場之前,先是一支送葬隊伍出現,他們抬來一具棺木,內有女屍(見附圖)。原來,唐懷瑟來往羅馬之時,一直深愛他的純潔女子伊莉莎白 (Elisabeth) 苦盼良久,終不見他在回程的朝聖者行列之中,心知不妙,於是最後一次為他向聖母瑪利亞禱告,說要離開塵世並進入她的國,這樣方可「近距離」祈求她對唐懷瑟大發慈悲。結果當然就是伊莉莎白不知怎的死了,然後上蒼受其感動;天上的判官決定世人死後要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原來是會聽取親友誠意求情的,而伊莉莎白的誠意,可見於她願意為愛人而死。

仙達跳海,拯救正乘船離開的荷蘭人。(這是 1917 年《The Victrola Book of the Opera》的插圖。)
仙達跳海,拯救正乘船離開的荷蘭人。(這是 1917 年《The Victrola Book of the Opera》的插圖。)
天上的判官決定世人死後要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原來是會聽取親友誠意求情的,而伊莉莎白的誠意,可見於她願意為愛人而死。

此劇於 1845 年在德勒斯登的王家薩克遜宮廷劇院首演時,觀眾可會覺得這些情節似曾相識?華格納上一部歌劇《漂泊的荷蘭人》 (Der fliegende Holländer) 的首演在同一地點舉行,而那只是兩年前的事。劇中的荷蘭人曾因口出褻瀆之言而換來了詛咒,得永遠在海上流浪,每七年才可上岸一次。解救方法只有一個,女主角仙達 (Senta) 把它唱了出來:

Doch kann dem bleichen Manne
Erlösung einstens noch werden,
fänd' er ein Weib, das bis in den Tod
getreu ihm auf Erden!

(但這顏色蒼白的男人有天仍可得到救贖,倘若他能在地上覓得對其忠貞至死的妻子!)

結果當然就是荷蘭人漂泊了不知多少個七年之後,不知怎的漂到仙達所在的挪威漁村去,終在那裏找到她。她奮身躍進海裏,他便從無止境的漂淪中獲得解脫(見附圖),二人升天,全劇完。

以上所引仙達的唱詞,就算留給伊莉莎白「循環再用」亦無不妥,反正就是罪不容誅、本來沒救的壞男人,因為好女人願意並確實為其犧牲自己的生命而得救。真不知今天觀眾當中的女權人士有何感想。那末,這些華格納歌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下次再談。

華格納《唐懷瑟》

萊比錫歌劇院

華格納《唐懷瑟》

華格納經典大型歌劇,全港首次盛大上演!華格納以延綿不斷、高潮迭起的音樂,浩瀚描繪主角唐懷瑟於世俗社會和內心本性之間,靈與慾的掙扎。由來自華格納誕生地的萊比錫歌劇院現任總監親自率領,指揮同樣歷史悠久的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萊比錫歌劇院合唱團及一眾歌唱家超過150人,並由歌劇界壞孩子導演挑戰原著,激蕩人心。

2019年3月1-2日

節目資料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