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平台.國際視野

Share to

英國舞蹈雜誌《Dance Europe》十月號刊登了他們舞評人 2017 年之選,喜見香港作品也榜上有名!於今年二月舉行,「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系列之一《舞鬥》中首演,由曹德寶自編自跳的《順》,入選年度最佳首演節目之一,連同早前入選韓國首爾 NDA 舞蹈比賽的藍嘉穎《時差》和毛維/黃翠絲《原》——後者本月中還會到西班牙 Masdanza 舞蹈節參賽,以及之前不少「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系列的作品獲邀於海外舞蹈節或藝術節演出,可以看到香港編舞人才開始受海外舞壇注視,而這一切都需要像香港藝術節等藝術機構去努力發展才能達成和走得更遠。

記得香港編舞的作品本來於香港藝術節另一節目「亞太舞蹈平台」中亮相,其後應是獲香港賽馬會支持而獨立發展成「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重點推介本地編舞作品,為本地新進編舞提供發表和發展創作的機會,現在每屆超過十位編舞發表新作。而每屆入場都會看到令我眼前一亮的作品。

2017 年香港藝術節的作品,由曹德寶自編自跳的《順》,入選為《Dance Europe》雜誌年度最佳首演節目之一。
2017 年香港藝術節的作品,由曹德寶自編自跳的《順》,入選為《Dance Europe》雜誌年度最佳首演節目之一。

今年初的「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引入了新的元素:邀請海外編舞與本地編舞合作,又嘗試給予編舞一些創作上的藥引(這一屆是本地文學家董啟章的小說),以刺激他們跳出框框,結果是頗有驚喜。2018 年的一屆,似乎繼續走這方向:除了《舞鬥》形式不變外,其餘兩個節目都有「外來」因素。

《舞聲》請來了比利時的聲音藝術家彼得.萊納(Peter Lenaerts),與梁儉豐/陳穎業和盤彥燊兩組合作。比利時可說是當代舞蹈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Rosas、Wim Vandekeybu/Ultima Vez、Alain Platel/Les Ballets C de la B,以至集視覺、舞蹈、戲劇藝術創作於一身的 Jan Fabre 等等,都來自此歐洲小國。而當地音樂-聲音藝術家與舞蹈創作人也合作緊密。在這傳統下,很期待萊納與這幾位創作人會有什麼火花。而香港編舞中,陳頴業以街舞背景切入現代舞,還要搞 Battle,都很有趣。

比利時聲音藝術家彼得.萊納(Peter Lenaerts)已經十一月來港綵排。
比利時聲音藝術家彼得.萊納(Peter Lenaerts)已經十一月來港綵排。
《兩地書》將香港及內地的年輕編舞配對。
《兩地書》將香港及內地的年輕編舞配對。
邀請海外編舞與本地編舞合作,又嘗試給予編舞一些創作上的藥引 … 結果是頗有驚喜。

另一個節目《兩地書》則將香港及內地的年輕編舞配對:楊浩/姚潔琪與李超、潘振濠與謝欣、白濰銘與楊暢/張翼翔,由個人記憶與城市感覺出發合作編舞。自己出席過一次他們的工作會議,可以感受到眾人蠢蠢欲試的活力。

為編舞提供創作機會,尋找創作的外在刺激,都是推動舞蹈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下一步,我想,就是考慮協助他們出外演出或比賽——讓好的作品可以把握海外曝光的機會。

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

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

《舞.聲》
2月24—25日 |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兩地書》
3月3—4日 |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舞鬥》
3月22—25日 |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演出門票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