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機械深情共舞

Share to

科技在舞台上的應用不少,順手拈來的例子便有今屆藝術節也會亮相的羅伯特‧利伯殊——每個作品可說都是科技與真人演出的完美結合。但無論多厲害的科技,在舞台上大多都是輔助的工具,為佈景、道具以及演員服務。科技本身很少是個「角色」。但在台灣編舞家黃翊的作品《黃翊與庫卡》中,科技是他的舞伴:「庫卡」,這個與黃翊在作品名稱中平起平坐的工業機械手臂,在黃翊的程式設計下,猶如有了生命,與創作人在台上跳起雙人舞。

像機器人般的完美:聽話、友善、表現優秀、不曾叛逆、沒有個性、為人找想。 —關於黃翊與庫卡

看《黃翊與庫卡》叫我想起八十年代的科幻經典《E. T. 外星人》,人類渴望與其他生物/物體的溝通,令我們努力超越了本身的限制。當機械人正逐步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當它們逐步接近人類的舉動,我們難免希望與之有某程度的交流和相通。而自小對電腦科技,程式入迷的黃翊,就向此目標進發。

Photo © Jacob Blickenstaff
Photo © Jacob Blickenstaff
Photo © Jacob Blickenstaff
Photo © Jacob Blickenstaff

這位近年在國際舞壇矚目的舞蹈家,科技與舞蹈同樣出色,但在兩者之間,最終選擇舞蹈。因為他覺得,基於人肉身的條件,要持續地跳地練,舞蹈藝術才不會荒癈。的確,科技嘛,即使跳不動了,只要腦筋仍然靈活,就可以繼續;但舞一停下來,再想跳就難以重拾以往的水平。

不過,儘管黃翊如此說,他以舞蹈創作為發展的同時,也沒有放下科技。而《黃翊與庫卡》則是一首人類與機械共賦的詩篇。在舞台上,觀眾看到黃翊與庫卡的互動:動作的往來或配合,赫然叫人感到兩者彷彿在對話、在交流,觀眾看到感情的流轉與張力。漸漸地,我們會忘卻了面前的庫卡是一台冰冷的,由鋼鐵合成的機械手臂,而是一個獨立的,有自己思考和反應的個體。

《E. T. 外星人》中的E. T. ,其實是象徵了內裡孤獨寂寞的人類對友伴的渴望。看著《黃翊與庫卡》,像看兩位朋友在對話,生命的魅力,充滿舞台。

HUANG YI & KUKA  <br>《黃翊與庫卡》

亞太舞蹈平台

HUANG YI & KUKA
《黃翊與庫卡》

3月1 – 2 日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

人類與機械人詩意共舞
現代舞與科技智慧的深情對話

台灣著名編舞家黃翊,憑其舞蹈天賦與藝術視野,先後創造多齣富有深刻哲思的科技藝術作品。在獲獎無數、吸引各大國際藝術節的作品《黃翊與庫卡》中,黃翊對機械人「庫卡」程式開發與應用,不僅是科技與表演藝術的鏈結,更將不可能化為真實,讓機械人有靈魂般地與人類共舞。

《黃翊與庫卡》是一部人類與機械人詩意共舞,溫柔對話的作品。舞者與「庫卡」在舞動與對望凝視之間,人類動作變得機械而制式,而「庫卡」卻變得像人類般靈巧。機械人在無法即興,無機質的狀態下,卻能在黃翊精心的程式設計運算中與舞者肢體互動,流洩出溫暖及惺惺相知的情感。試想,人與機械是誰學習誰,誰會擁有那最終的主宰權?《黃翊與庫卡》邀請觀眾重新思考「人」與「工具」的關係。

節目詳情
Shar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