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斯學者慶典音樂會:複音音樂的tasting menu (下)

Share to
(c)Nick Rutter

宗教以外的精神意義

既然是聖樂,就賣宗教吧?但非教徒會找到幾大意義呢?我無宗教但又不是無神論,應該就是所謂的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我有位虔誠佛教徒朋友,堅拒我叫他去聽巴哈,因為他說「我不想聽宗教音樂」。與其以為這種音樂即是傳教,我倒是想從和此音樂表面意義對立的角度去看。首先這些複音音樂,就連當時的教士及領導,都會覺得作曲家太陶醉於音樂,根本聽不到唱詞:「一個字一個音不可以嗎?因為要向信眾傳達教義啊。」作曲家聽話就沒這些美妙音樂了。

平靜舒暢的音樂背後亦會有傷痛,這場各有一首塔利斯及拜爾德,當是全晚最重磅的曲目,都是屬於塔利斯學者一大招牌:英國複音音樂。兩曲以拉丁文歌唱,其實當時英國已從天主教轉信新教(基督教),理應用英語崇拜,伊莉沙伯一世賞識塔利斯及拜爾德的才華,御准他們出版天主教所用的拉丁文聖樂,更默許他們拒信國教而做地下天主教徒,兩人也藉着這兩曲抒發他們無法在祖國信奉天主教的痛苦,儘管音樂本身沒有流露明顯的反抗或苦痛。

下半場選唱的約斯昆及貢貝爾,都是法蘭西—佛蘭德派聖樂的大師,這場選唱他們的樂曲,都是圍繞着舊約聖經中,大衛王哀悼三子押沙龍之死。押沙龍是他最寵愛的兒子,但他起兵想推翻父親而戰死,令大衛王痛不欲生,骨肉相殘的悲劇也是大衛王淫亂的報應。

不是古舊而是超越時間

這場有三首作品是由當代(而且健在)的作曲家所作,其中美國作曲家慕里的《粗略的筆記》更是為塔利斯學者而寫,慕里以昔日的複音技法去寫近代歷史一個可歌可泣的時刻:英國探險家羅拔史葛在南極探險中,敗給挪威探險隊後回程時,因為物資不足及惡劣天氣,跟隊員死在極地,歌詞就是來自他死前寫的日記。回到先前說的「賣古雅」,探索過這場曲目後,所領略到的不是舊,而是一種timelessness,當代作曲家才會借用去表達其藝術視野。

菲利普斯說這場慶典節目,想法很簡單,就是趁五十周年的機會,把他們最喜歡的作曲家放在一場音樂會,九位作曲家各一曲。那不就是一場「餓媽卡些」(廚師發辦)?儘管我或不少樂迷長期忽略,文藝復興複音音樂其實博大精深,上一篇提過的約斯昆彌撒曲全集已是十小時的音樂,我等毋須硬闖。這場生日騷,我就會當成一個由星級大廚調製的tasting menu,去嘗試複聲音樂這個acquired taste。

Text: 劉偉霖

◈◈◈◈◈

塔利斯學者金禧巡演
2024年3月16—18﹝六至一﹞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及 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國際禮拜堂聖堂
節目及門票預訂詳情:https://visit.hkaf.org/5txllx

Share to